今天是9月8日,是华航46岁的生日,是8万华航学子共同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说声:
作为原中国航天部三所直属院校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华航初心不改,耕耘不缀,不断跨越,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实现了从中专到大专,从大专到本科,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华丽蜕变。
回首建校初期那些激情澎湃的岁月,老华航人从0开始,艰难起步,用勇气和担当书写着历史,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创业画卷。
那一个个携手奋斗的场景激励着新时代的华航人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中继续奋勇争先,砥砺前行……
1978 年 8 月 14 日,为解决战术导弹工业的急需,国家计委、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同意第八机械工业总局《关于组建廊坊精密机械中等专业学校的请示》,标志着学校的诞生。1979 年,学校完成校址勘察,办理征地手续。省建委批准一期用地 150 亩,予留 100亩,实际征地 320亩,华航建设开始起步。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学校现阶段占地面积近1000亩,分廊坊市区东、西校区和固安校区,现有建筑面积40万余平方米,在建面积11万余平方米。2023年11月5日,我校固安校区正式开工,拉开了学校创建大学的序幕。如今,固安校区一标段建筑物已全部封顶,明年9月份前将正式启用。
1978 年 10 月下旬,八机总局教育局在哈尔滨国营风华机器厂(代号 254 厂,原哈尔滨航校)成立“廊坊学校办公室”(简称廊坊办),1979 年,254 厂决定调入我校 49 人,学校还从河北省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 12 名。学校筹建领导小组提出“边基建,边教学”的方针,克服困难,为本系统开办很多类型的培训班,教学活动逐渐展开。1981 年 9 月 8 日,廊坊精密机械工业学校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首届中专学生举行开学典礼。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名,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00余名。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现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置48个本科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建有5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施先进的实验室(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施总值2亿元。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潜心幕后,有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深耕行业,有国家一流专业和国家品牌特色专业精细培养。
土质的操场、简陋的校舍、朴素的生活,但建校初期的华航人有着航天人的坚持、勇敢和乐观,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场景。每周一次的义务劳动,热火朝天的运动会,一丝不苟的军训,都是与众不同的青春印记。
40多年后的今天,学校图书馆馆藏书籍200余万册,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宿舍全部连接互联网,是国家级学生公寓先进单位。学校建有东西两个校区标准化田径场和几十个篮球场、排球场、兵乓球场。学生食堂管理严格,服务规范,是省级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新时代的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内容和娱乐方式,在社团活动里陶冶情趣,在激情的赛场上彰显自信,在炫丽的舞台上展现风采,在志愿服务中提升价值。
学校根植于航天,隶属于航天23年,从建立伊始,就得到了航天部部领导的关心支持,得到了部各司、局大力帮助。学校更是从早期开展航天在职干部教育与培训起步,慢慢成长为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法、文、艺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在科研与产品研究开发、航天工艺类人才教育培训和航天继续教育等方面与航天两大集团保持紧密的合作,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联合培养、招生就业、培养方案制定、企业导师聘任等方面为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和保证培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是神舟飞船、长征火箭、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参研参试单位,多次荣获国防科技奖、航天科技进步奖。学校航天教育深入人心,校园里体现着浓浓的航天文化氛围。建校46年来,2万余名华航学子扎根航天,担当使命,学校更是多次获得“航天人才贡献奖”和“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
近半个世纪的厚积薄发,华航人秉承“进德修业,精益求精”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强校战略,助力航天强国战略,服务京津冀和航天航空行业,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努力提升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对全国、立足河北、向天而行,谋“新”向“质”启征程。